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6月, 2012的文章

要學韓國可不可以不要慢半拍

台灣定律:大多數台灣人同意的東西,一定是錯的 先前已經說了很多次,只要大多數台灣人認同的東西,通常都是錯的。最近一次吵得喧騰的便是證所稅,由於股民覺得利益受損因此大幅度反抗。這先前已經有文章討論過這件事情,可笑的是所謂對股市衝擊最小的證所稅替代方案,竟然就是不管股民有沒有賺錢,都必課無疑的提高證交稅。股民卻因為對機率認知的貧乏,因此認為那樣的門檻"課不到自己身上",會被課更多税還覺得是對自己損害最小,智能也算是相當有天份了。不過這邊要講的,是最近-很詭異的,是最近-在台灣幾乎成為"台灣共識"的"韓國崛起論" 簡單來說就是:韓國從金融風暴中站起,人均GDP來到兩萬二美金,連續多年高成長率,三星、現代成為世界級品牌,而且他們的政府還誇下豪語,他們很快就會追上日本。這些話不但南韓人信了,台灣人信了,甚至,連日本人都信了,日本四處瀰漫著恐韓症。 但你知道南韓跟日本差距有多大嗎?日本的人均GDP以南韓這幾年-不論幾年的成長率來概算的話,南韓要追上的機率是-接近零。 南韓的金融結構性問題 南韓經濟追不上日本的根本性原因,在於南韓脆弱無比的金融環境。南韓目前號稱政府債務佔GDP比例約為33.7%(3770億美金),但卻是在這幾年內大幅度成長-從2009年的約29%,跳了超過一成。然而這還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。南韓政府為了台灣民眾所推崇的"政府出資研發、興建基礎建設,授權轉移廠商提高產業競爭力"的政策,大量成立政府行政法人。這些類似資策會或是航發會性質的公司,大規模舉債支應資本支出,但有趣的是現金流大多為負,甚至像韓國電力公社、住宅土地公社,是嚴重到甚至面臨破產危機的負值。在三年前評論台灣高鐵是龐式騙局的文章裡便說過,這樣的公司乍看財報穩定,實際上根本沒有產生價值的能力,而是靠著虛假灌水的財務報表,維持不會崩潰的假象,實際上往往連支付利息的能力都沒有,必須一直靠著無止盡地膨脹債務來支應資金。 這些政府法人從2010韓國金融危機以來(是的,想必很多人沒聽過這件事情)債務成長了170%,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實際上這些行政法人有許多瀕臨倒債邊緣(水電天然氣等能源、與住宅土地等基礎建設公社皆是大規模赤字),只好靠著政府強力介入來獲得資金融通,但國內資金供應依然不足,只好向外舉債-有趣的是,最大的債主都是日本商社。舉更高額的債來支付現金支出-並且獲利能力都還在惡化,也就是